岑溪人家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莫言

【心情日记】我的2013,我们的2013(交换日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7 13:5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3.17
前天才加入论坛,今天就看到此帖,感觉版主很有心,又多了个聊天的好地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4: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3.17    阴天
看到这个帖子,没来由的感觉到亲切。
犹记得2011年时候高兄是交换日记里的常客,只是许久未见,不知高兄此时是否一切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4: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3.17 上海 阴有雨转晴
     赖床了,以至于来不及上一点钟的课。现在地铁赶去上三点的课。
    赖床不是因为困,只是很不想醒来面对生活的一团糟。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变动,朋友上的互动。我觉得我很孤独。或许正如朋友说的,我总想着别人,就顾虑太多。是不是我要先学会爱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21: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3.17今天我很忙,可能是刚来什么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23:4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楚楚。
3月17日,相隔了很久,今天我回到了论坛。
下午上班叫了同事与我摘路边的木棉花,她们开得异常美丽,我越是想起南宁的日子。那些孤单、卑微,总在这个木棉花开的季节放肆地入侵我。
不知道,你们还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2: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3.18   天气不明
劈可乐到2点才回来
睡不着
许久不写点什么,觉得陌生
随便写点
就这样吧,安
睡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 3-18 阴 岑溪
前天,就看到一张照片,难过得崩溃了。哭的像个泪人。
拿起手机,打电话给我大学最要好同学聊了下天,好多了。
坚强点~~加油~~没有过不去的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2: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3.18  阴天
今天看了篇很经典的文章特分享下:
     蒙以养正,圣功也
                     ——与经典同行理论分享
      赤壁市小学语文青研中心成立一年多来,我们经典诵读小组在教研室两位教研员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研讨活动,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诗词,走近了圣贤,走进了经典。从李清照的宋词《如梦令》到滕誉胜的儿童诗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又到叶绍翁的唐诗《游园不值》,师生一道浅尝了诗词教学,感受了经典文化传达的美好情感,积累了经典诵读的方法,让经典浸润着我们的心田。
      在与经典同行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为什么要上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每个年段的诵读内容如何确定?除了会读,是否每一篇都要求会背诵、会理解……
      市青研中心成立了专门研究经典诵读的课题小组,每期围绕课题开展一些列活动。二实小编印了一套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每个班级每周设置了一节诵读课。这些是否加重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诸如此类的困难或问题,可能各个学校各位老师都遇到过。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借助各位同行的智慧一起来探讨。
      下面,将从“经典教给我们什么”“经典与语文的关系”两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经典教给我们什么。
      《大学》说:“德者,本也。”德是思想,是灵魂。“百年树人,以德为本”,绝不是口号。一个人能力越强,地位越高,本事越大,社会对他的要求更应“德高为重”,否则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易经》之《易经蒙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一个小孩子最开始的时候,养正是第一目标,养正就是养他的心。如果我们忽略“养心”,太注重养形,太重视让他学很多技能,考很高的分数,高分低能、高分无德者又有何用?学校不是工厂,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需要养心,需要精神滋养。所在我们选择它作为我们理论分享的标题。
      曾国潘家训中说: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 1、看子孙睡到几点起床,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2、看子孙有没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会影响人一辈子。 3、看子孙后代有没读圣贤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学就不知道。
      教育孩子守诚信,我们爱对他说《论语·子路》中的那一句——“言必信,行必果。”
      《三字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首孝悌,次见闻”。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养育儿女,如不能“孝”,育之为何?
      《孝经》中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一部孝经倒背如流的孩子,种下的是孝顺的种子,终有一天这颗种子会浇下领悟的甘泉,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给父母晚年一片阴凉美好生活。
      《庄子》中写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在庄子笔下,我们看到他如何梦见蝴蝶、欣赏鱼乐、曳尾于涂、笑傲江湖。他口中的比喻,有如连环之珠,晶莹剔透而闪耀慑人,能使听者驻足沉思、若有所悟,甚至自觉惭愧、若负平生。--经典的世界,是天马行空,想象力驰骋的世界。
      《增广贤文》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妇孺皆知,让我们从小就知道要珍惜时间。
      《黄帝内经》讲,我们养生保健的核心就是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食用与五脏六腑"同气相求"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养生效果。
经典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经典就是力量!历史上但凡优秀的人物,都是从小饱读经典诗书;历史上但凡优秀的人物,无不从经典中吸取智慧、力量。
      大家说毛主席有没有学过《易经》?毛泽东一定是学过《易经》的。为什么知道毛主席学了《易经》?毛主席的歌曲里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跟八,三八就是三根线变八卦;他为什么不搞四九呀,四大纪律九项注意?不行的,因为毛主席懂《易经》,他的《矛盾论》就是《易经》中的阴阳,其实就是阴阳论;他写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这就是阴阳思维在战争中很好的应用。懂得《易经》,随便都可以应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经,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眼界更加开阔,就能更好的理解人生。经典就是助人站上更高处的阶梯,这就是读经典的目的。
      记得雷校长说,小孩的记忆力就像是橡皮筋,读得多,自然也就记得多。近期我带着我女儿一起在读《易经》,我只是每天让她读,没有强迫她背诵,我一直也觉得她是个记忆力不强的孩子,让我非常欣喜地发现,读了经之后,在生活中也有时候也她会随意说出《易经》中的内容。比喻说上次中国咸宁艺术节开幕式上出现“万国咸宁”,她说这是出自《易经》:“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看到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她随口就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这就是读经的结果吧。
      读了经的孩子更孝顺。前两天晚上,我女儿在读经,江老师发来了信息,我便蹲在书桌前和江老师聊天,女儿马上把椅子让给了我,我夸赞她的孝顺体贴,她得意地说:“妈妈,你说过读了经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我还想说,读了经的家庭更和睦。各位我想问一下,给大家一个思考,男同志叫做刚,女同志叫做柔,在这个刚柔之间,有个应用的关系,我们用一句成语来表达,叫做以柔什么刚?(以柔克刚。)给这些“克刚”的同志鼓下掌吧,这里在坐多数都是女老师,请大家记住,以前你以柔克刚,克了就克了;但是以后要记住,永远都不要以柔克刚!因为有一本书里讲阴阳关系是刚柔相济,正确的答案是:以柔济刚。而这本书就是——《易经》。
      二、经典与语文的关系。
      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清楚,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的问题,似乎我们的孩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老师或家长常常头痛孩子的阅读能力差,作文写不好,语文拿不了高分,那么学习经典与语文考试有什么关系呢?
与大家分享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让她的女儿从小就读背古诗,她在写作文时经常引用一些诗句,总是能够提升文采,作文成绩一直不错。07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正好是对一句古诗的解读,那句古诗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她女儿平时对古典诗词的领悟力,她读完这两句诗时,肯定容易找到感觉。她从老子的“大美不言”写到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业绩的当代楷模方永刚。她的语文获得了140分的高分(总分150分),作文应该有不错的成绩。她的女儿觉得自己很幸运,说一直以来的古诗词背诵在这次考试中帮了大忙。那么不管我们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一名家长,我们看到读经确实帮了考试的忙。语文成绩的提高,绝不是学好了教材中的二三十篇课文,会做几本练习册就行了的,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而越是到高学段,越需要从经典中吸取养分,吸取文学的精髓。语文的学习在于量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尹建莉在书中也提示了我们一些读经典的方法: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我们有时候会因为经典“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经典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读经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经典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简单刻板,实际上很有道理。圣人早就告诉我们:蒙以养正,圣功也。养正,则吉也。被经典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7: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lxg 发表于 2013-3-18 12:45
2013.3.18  阴天
今天看了篇很经典的文章特分享下:
     蒙以养正,圣功也

曾国藩的家训很实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7: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后再说 发表于 2013-3-18 17:01
曾国藩的家训很实在!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岑溪人家论坛 ( 桂ICP备11000835号-1 )

桂公网安备 45048102000008号

GMT+8, 2024-4-29 13:05 , Processed in 0.3920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