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人家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80|回复: 8

一座故居 两代情缘 ——甘乃光纪念馆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0 09: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广西日报记者: 罗劲松 文 摄影:刘高艺

西斜的残阳,将位于岑溪市东山公园南麓的一座小洋楼染成一片金黄,这是新近对外开放的“甘乃光纪念馆”。在岑溪人眼里,这座由故居化身为纪念馆的西式楼房,寄寓着一位民主人士的精神追求,寄寓着两代岑溪人在沧桑岁月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一段历史 储存在小洋楼里

得悉甘乃光纪念馆对外开放,众多岑溪人纷纷顶着冬日的寒风前往观赏。记忆中那座陈旧的“乃光楼”,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别具一格。慕名前往探访的记者,面对在典雅的西式风格中融入中式建筑风味的纪念馆主楼时,联想到的是房主人甘乃光当年的风采——深沉而儒雅。主楼后侧花园中,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日三亭,以纪念甘乃光的父亲——我国早期民主主义革命先驱、民国年间《广西日报》创始人甘日三。

步入纪念馆,细细品读厅堂、居室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幅甘乃光当年参与政治活动的老照片及从事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文字资料,一段早已在现代人脑海中淡去的民国年间沧桑岁月,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1897年出生于岑溪樟木乡菜园村的甘乃光,长大后进入广州岭南大学经济系学习。1922年毕业时,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这个从岑溪大山中走出来的年轻人此后的人生道路,似乎正在按着父亲生前的意愿伸展——从事经济研究,振兴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但是,甘乃光的脑海里总也抹不去父亲留给他的那个染着鲜血的背影——晚清年间参加孙中山先生同盟会的甘日三,于1908年相继创办《梧江日报》《广西日报》,倡导民主,宣传共和,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在北伐讨袁进程中于1913年被广东军阀杀害。立志为父报仇的甘乃光,不甘于埋头经济教学,最终选择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于1924年6月进入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在纪念馆中,一份毛泽东同志写给甘乃光的信件,记述着两人在1926年结下的一段友情。时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的甘乃光,十分赞同毛泽东有关农民运动的主张,特聘毛泽东为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并时常到课堂里倾听毛泽东讲授的“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等课程。

国共合作的局面,很快被国民党右派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破坏。原本的朋友化为敌人,但身为国民党左派的甘乃光,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观点总是与毛泽东相近。拍摄于1945年八九月间的一张照片,又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重庆谈判”那段特殊岁月。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与爱国民主人士举行了一次会谈。会谈中毛泽东、周恩来提到必须严肃处理抗战期间汉奸的问题时,甘乃光十分赞同,并极度愤恨地列举了一个个自己认为应该严加审判的大汉奸的名字。

纪念馆陈列室里,悬挂着多张甘乃光与蒋介石的合影。在其中一张民国十五年(1926年)拍摄于广州的合影照片上,蒋介石亲笔题字,称甘乃光为“乃光同志”。但是,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蒋介石从来都没有把甘乃光视为“同志”,并多次免去他所担任的“重要职务”。1927年,担任广州市市长的甘乃光被以“纵袒共产党广州暴动”的名义免职。1948年5月行政院改组时,甘乃光又因为“倾向偏左”被免去秘书长职务,改任驻澳大利亚大使。1951年5月,连大使职务也被免了。1956年9月,思念故乡却难以回归的甘乃光病逝于澳大利亚,永远留在了异乡。

政治上始终不得志的甘乃光,却在学术思想上开创了一段辉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发端并兴盛的时期。西方经济学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当时中国经济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学术参照。甘乃光于1924年着手研究并于1926年出版《先秦经济思想史》,用西方经济学的“四分法”评介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使之成为开创中国经济思想史专门研究“第一人”。

长年从事文秘、档案方面管理工作的经历,也为甘乃光倡导、主持我国文书档案改革提供了条件。他撰写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回顾与展望》《美国行政最新的趋向》《行政效率概论》《政权运用与行政效率》等10多部专著为我国文书档案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两代情怀 倾注在纪念馆中

在纪念馆主楼卧室里,悬挂着甘乃光与夫人陈杏容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一张合影。甘乃光一生在外奔波,并未在故居留下太多生活痕迹。夫人陈杏容和一批热心的岑溪人,则在这座故居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情感。

1937年,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接到疏散指令的甘乃光决定让陈杏容回家乡筹建住宅。1938年故居竣工时,原本想叫甘乃光回来一同“进新房”的陈杏容,却因为前方抗战烽火连天,亟需参与救助战区妇女儿童工作,自己也不得不匆匆离开了。

孤零零立在岑溪城郊的这座气派的洋楼,绝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寂寞中等候着它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甘乃光一家人远赴澳大利亚。留在家乡的故居,相继成为前苏联专家的居所和部队营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岑溪电石厂、松香厂相继在这一带建厂。甘乃光故居成了一个职工宿舍大杂院。

岑溪市外事办干部甘立行每次路过甘乃光故居时,总要停下脚步,怀着特别的情感注视着这座老建筑——父亲甘绍泽1947年大学毕业时曾得到时任行政院秘书长的老乡甘乃光的关照,进入行政院当职员。在甘乃光竞选当时国大代表的日子里,甘绍泽曾受命回岑溪“拜票”。年轻气盛的甘绍泽不辞劳苦,终日上街、下乡演讲,为甘乃光在家乡赢得竞选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眼看着当年城里最气派的这座洋楼年久失修,日益破败,甘立行深深为记载着岑溪一段历史的这座楼房的命运担忧。

“文革”结束后,各地开始落实国家侨务政策。甘乃光故居的政策落实问题,也被岑溪市政府提上议事日程。然而,早已出国的甘乃光家人杳无音讯,故居也被划入了厂区范围。谁来具体办理一系列“与己无关”的麻烦事呢?

因当年为甘乃光办理竞选事宜在“文革”中饱受冲击的甘绍泽一度消沉,但面对眼前这座日益破败的历史建筑,又感觉到肩上承担着一份责任:怎么能任由一段历史和一份建筑文化遗产在岁月中湮没呢!于是,甘绍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试探着给境外相关人士写信,打听甘乃光夫人陈杏容的联系地址。

定居澳大利亚的陈杏容辗转收到甘绍泽的信时,既吃惊又并不意外。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已经40多年听不到家乡的音讯了,但她心里始终存有着一份期盼,她一直在等待着……在写给甘绍泽和国务院侨办的信中,陈杏容充满信任地委托甘绍泽代理自己处理故居落实政策事宜。

1996年,岑溪市政府正式启动甘乃光故居政策落实工作。而此时的甘绍泽已垂垂老矣,深感力不从心,他的目光落在了儿子甘立行身上。与陈杏容一家素昧平生的甘立行,虽然意识到这是一件“义务效劳的麻烦差事”,但身为政府外事办干部的他,深感自己有责任让漂流海外的甘乃光家人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有责任做一个落实国家侨务政策的正能量推手。

陈杏容于2004年百岁高龄时去世,故居继承人甘大京通过与甘立行的多次交往,了解到国家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了解到父亲甘乃光于上世纪30年代在梧州主倡建造中山纪念堂的情怀。在国家侨务政策和家乡人无私热情的感召下,甘大京于2012年写信给岑溪市政府,建议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市政府利用故居设立“甘乃光纪念馆”,以保护一座历史建筑,留存一份文化遗产……

西下的夕阳,为甘乃光纪念馆披上一身金黄。树影婆娑中,结束一天管理工作的甘立行久久注视着眼前这座重放光彩的楼房。已经退休的他,继续在纪念馆发挥余热:管理一座名人故居,守护一座精神家园。

未标题_全景图2_副本(1).jpg

LGY_1320_副本.jpg

LGY_1317_副本.jpg

LGY_1316_副本.jpg

LGY_1313_副本.jpg

LGY_1312_副本.jpg

LGY_1311_副本.jpg

LGY_1310_副本.jpg

LGY_1309_副本.jpg

LGY_1307_副本.jpg

LGY_1306_副本.jpg

LGY_1305_副本.jpg

LGY_1304_副本.jpg

LGY_1303_副本.jpg

未标题_全景图1_副本(2).jpg

LGY_1297_副本.jpg

LGY_1295_副本.jpg

LGY_1294_副本.jpg

LGY_1291_副本.jpg

LGY_1290_副本.jpg

LGY_1289_副本.jpg

LGY_1288_副本.jpg













































全面启动个人微信公众号:简单生活原创摄影。欢迎关注:本土美女,本地风光人文
qrcode_for_gh_f985502a655e_430.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5-10-20 14: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句老实话,我还没有去睇过,有时间去睇睇,要收钱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0 17: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岑溪更換了各大景點的指示牌後感覺高大上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17: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面看过,可惜进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4 06: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5 00:2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到过里面参观,经过修善后都几好的,可以进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5: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地方就舒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2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方不错,经过修葺很漂亮了,不用门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9 16: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多个方不得了呀,地皮值不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岑溪人家论坛 ( 桂ICP备11000835号-1 )

桂公网安备 45048102000008号

GMT+8, 2024-6-2 06:06 , Processed in 0.0652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